听新闻
放大镜
【书香天检】读懂社会,才能精通法律
2023-11-20 10:24:00  来源:天宁区人民检察院

        法律扎根于社会,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不同土壤孕育了不同法律文化,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法律的社会背景,才能了解法律的本质。著名法学家、历史学家瞿同祖先生所著的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》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经典著作,作者依据大量案事例,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,阐释了中国为何产生与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,特别推荐对中国古代法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。

        全书前五章讨论了家族主义、阶级和宗教三个影响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因素。作者认为,家族是古代社会的组织基础,而政治、法律组织只是家族的组合,只要每一家族能维持其内部秩序,整个社会的秩序自可维持,这就是齐家治国理论的基础。古代婚姻的目的也仅仅在于宗族延续及祖先祭祀。因此,古代法律着重维持家族伦理秩序,严格保证家长的权威,只重伦纪,不论是非,甚至子女无意触犯尊长的善意行为也会受到严惩。而阶级划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结构基础,礼和法严格维系阶级界限,“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”,贵族阶层享有先请、八议、不受刑讯、官当等特权。另外,神判、福报、刑忌、巫蛊这四种古代典型的巫术宗教,对法律的实施也有着重大的影响。

        第六章讨论儒家思想、法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的关系以及法律儒家化的过程。作者认为,儒家、法家都以维持社会秩序为目的,区别在于对社会秩序理想状态的看法以及实现途径的认识不同。儒家以礼为行为规范,以德教为维持礼之力量;法家以法律为行为规范,以法律制裁为推行法律之力量。西汉之后,儒家成为正统,形成德主刑辅下以儒为体、以法为用的格局,自此中国历代的法典均维系着这一传统精神。所以后来,礼所容许的就是合法的,礼所禁为的就是法所制裁的。总之,家族主义和阶级观念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,代表法律和道德伦理所共同维护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,即所谓纲常名教。理解了这一点,就不难把握中国古代法律的本质了。

  编辑:姚飞红